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認識神經疾病-多發性硬化症(MS)


MS

讓我們從Multiple Sclerosis這個名稱談起。
硬化症(Sclerosis)的字源是「硬化的(Sclerosis)」,
多發性硬化症是指中樞神經系統的「多個(Multiple)」部位..
有「硬化的(Sclerosis)」斑塊,這些斑塊是由發炎造成的。
目前認為這種發炎是身體出現不正常的免疫反應造成的。











多發性硬化症的病程
MS的病程無法預測,每個症狀的表現差異很大。
但已發現幾種類型:

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Relapsing-remitting MSRRMS):
大多數病人在症狀復發緩解一陣子後,又經歷一段發作期,
這種反覆發作的情況可能持續好幾年,
失能情況(例如:行動力)隨著發作而逐漸惡化。

續發漸進型多發性硬化症(Secondary-progressive MSSPMS):
許多RRMS病人最後會變化成SPMS
經歷一段時間之後,復發頻率雖然降低,
然而症狀和失能程度卻繼續惡化。

首發漸進型(Primary-progressive MSPPMS):
這種多發性硬化很罕見。
這種多發性硬化症病患不會經歷復發和緩解,
他們的症狀從罹病就開始不斷惡化。


中樞神經系統如何運作:
腦和脊髓合稱中樞神經系統。
在中樞神經系統內有數十億個名為神經元的神經細胞。
神經細胞藉由發出電子訊號相互溝通。
這些訊號以高速度沿著軸突(axon.就是神經纖維)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送訊息。
軸突被一層據保護作用的「髓鞘」脂肪物質覆蓋,功能類似電線外圍的塑膠皮。
髓鞘對於沿軸突高速傳遞訊息而言,非常重要。
髓鞘包圍軸突,確保傳遞電子訊號不會消散。
軸突替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傳遞訊息,讓人體執行許多功能。


發作的定義(復發或者惡化?)
只在沒有發燒或感染的情況下,
出現新的復發症狀,並持續24小時以上。
發作時間可能持續幾天或幾個月。
有時發燒或感染可能使既有的症狀暫時惡化,或造成現有的症狀加劇。
這是暫時的,當身體狀況改善,這些症狀就會恢復至原本的狀態。

緩解則是指在兩次發作之間,沒有出現症狀的一段時間(或長或短).
大多數病人在兩次發作之間會完全恢復。
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
恢復的時間可能是幾天、幾週到半年或更久。


什麼是病灶(Lesion
病灶是指神經構造出現病變,MS的徵兆和症狀因人而異。端視病灶在腦部或脊髓的位置而定。有些病灶是「沈默的」,意思是他們並未造成明顯的症狀。但有些病灶則直接與症狀相關。
磁振造影(MRI)掃瞄顯示,即使沒有明顯的症狀,免疫系統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炎攻擊幾乎是持續不斷的。研究也顯示,活性病灶數量越多,復發的風險越大,失能風險也越高。


哪些是MS的常見症狀?
不是所有的MS病人都有相同的症狀,情況是因人而異。MS一些常見的症狀包括:
視力問題
疲倦
刺痛/麻木
肢體無力
神經性疼痛
平衡失調
健忘/情緒障礙
性功能障礙
膀胱和腸道問題
痙攣(肌肉僵硬和抽蓄)


我怎麼知道發作(復發)了
發作程度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也可能難以辨認。
例如:手指感覺刺痛
也許您認為無關緊要,但這可能已是輕微的發作

建議記錄所有症狀。從輕微到嚴重。和醫生討論這些症狀。
寫在曾經出現的症狀。可以記錄在個人治療Diary中。
務必在看醫生時,攜帶這本Diary
記錄所有的症狀,無論是什麼時間,發生什麼症狀,
什麼時間吃了什麼特別的食物,什麼時候用的藥品。


有哪些治療選擇
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有些藥物只對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或急性發作有效。
有些是「緩和疾病病程的藥物」(Disease Modifying Drugs, DMDs
這些治療可以幫病患控制MS


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不是所有發作都需要藥物治療。需視發作的嚴重性而定。
比較嚴重的發作時,需要靜脈注射或口服的類固醇治療發作。
類固醇可以降低發作部位的發炎反應和腫脹情況。
但也會造成一些令人不適副作用。
雖然類固醇可以加恢復過程,
但對於恢復的程度沒有影響,也無法防止再次發作。

我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接受治療
證據顯示,MS造成的傷害很早就開始,
並造成越來越多不可逆的傷害和失能。
臨床證據顯示,改變疾病並成的藥品有助於防止發作、延遲失能,
因此大多數專家認為,被診斷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
應儘早開始接受治療。
病人若能儘早開始並持續接受治療,
失能的風險可降至最低,
並有較大機會可以維持較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

認識MS後,可以更積極的維持健康,控制MS疾病。
開始接受治療後,也要面對問題,
並盡量學習和MS有關的知識和資訊也是掌握治療、控制MS和人生的重要關鍵。



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好書推薦-「魔鬼的顫音-舒曼的一生」

各位音樂系所的好友們,
請問西音史課本已經丟到哪裡去了呢?

或者,各位從小就彈鋼琴長大的愛樂迷們,
你們是否瞭解浪漫樂派最後被精神分裂病魔纏身的舒曼?




















舒曼在1854年2月27日午後,跳萊茵河自殺。
無疑是音樂史上大悲劇之一。

八零年代美國舊金山大學精神醫學教授彼得.奧斯華,
也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家。

親自到德國搜集大量史料,檢是所有舒曼的文獻,
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魔鬼的顫音」一作,
並以精神醫學的觀點,解讀舒曼的一生。

我推薦的書籍都是自己已經翻閱完畢的好書。
重點是....
真的很值得收藏,
可惜高談文化真的沒有每一個音樂家都剛好這麼有機會出到這麼好的書。

好書值得推薦,我把這本「魔鬼的顫音-舒曼的一生」推薦給大家,
我親愛的朋友們。



--
親愛的朋友 這是關於音樂領域的粉絲團
重點在講伴奏琴 和一些古典、流行音樂的資訊
期待您多多按讚關注和分享 鼓勵一下:)
謝謝您的支持~\^o^/
https://www.facebook.com/dofunction

好書推薦-「如果,不是舒曼」

各位音樂系所的好友們,
請問西音史課本已經丟到哪裡去了呢?

或者,各位從小就彈鋼琴長大的愛樂迷們,
你們是否瞭解克拉拉.舒曼?




我要推薦這本超級無敵好看的故事書給大家閱讀。
平常上鋼琴課的時候,鋼琴老師無法逐一講故事給你聽,
這些閱讀物品必須靠自己平時去補充。
這也是我推薦給學生很不錯的書籍喔!

在此分享給大家。

--
親愛的朋友 這是關於音樂領域的粉絲團
重點在講伴奏琴 和一些古典、流行音樂的資訊
期待您多多按讚關注和分享 鼓勵一下:)
謝謝您的支持~\^o^/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文字曲析>聽見下雨的聲音

文字曲析 聽見下雨的聲音
聽見下雨的聲音.png

(適合對象):男女、年齡不限,限已經會數拍和看得懂文字的捧油^^”

A段為主歌,細分A1、A2、A3是為了把樂段分更細,
讓大家比較明確可以知道在講哪裡。
不然,通常大家只會分A1、A2。
在古典的面向,通常一開始就會先把小節數標上去,
指揮若說重新來過就會指定某小節數,大家就不會迷路(指 不知道在講哪裡)

方文山電影同名主題曲【聽見下雨的聲音】完整MV 
演唱:魏如昀 / 詞:方文山 / 曲:周杰倫

Intro:前四小節Clean Tone EG主旋律,鋼琴4 Beat伴奏+弦樂團襯底,
第四小節第三拍弦樂團增強並讓大提琴聲音走主旋律來領導,
同時也有木琴讓聲音聽起來清爽。
(不然整個音樂聽起來會空間感太強沒有顆粒感)<--這種形容法…這…@$#F……

總之,音樂形成的方式藉由「點線面」來聚結而成。編曲的概念亦如是。
這些專業真的無法用文字完完全全講個明白。我只能盡量。…

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現場上課,或者參加講座的價值在此。
所以,我真的很鼓勵大家多多參加講座,或者找好的老師上課。

A1(八小節):音色piano/主體節奏4 Beat;
偶爾在反拍彈入八分音符的「根音或五音」,
在第八小節處加入碎節奏背景。

A2(八小節):除了A1本體外,另外加入了少許pad,
處處可見A1加入過的碎節奏鼓聲音,一路鋪到A3結束。
(其功能性在預告副歌實鼓節奏的進場)

A3(九小節):前面四小節和弦轉位琶音;
後五小節恢復4 Beat,第八小節有16 Beat切分,
第九小節使用全音符長音醞釀副歌到來。

B1(八小節):略
B2(八小節):略

螢幕快照 2015-09-17 上午12.28.54 

周杰倫 Jay Chou【聽見下雨的聲音 Rhythm of the Rain】Official MV

Intro:piano分散和弦
A1(八小節):piano持續分散和弦,第八小節的第四拍Drum in(Tom1 and Tom2)
A2(八小節):piano持續分散和弦,Drum in and Bass follow。
A3(九小節):piano持續分散和弦,Soft overdrive(較溫和的破音)EG音色刷Chord,
第九小節第三拍吉他音色改成real Distortion(撕裂感較重的破音) 做八分音符四下的session。

B1(八小節):略
B2(八小節):略



圖示補充:
Drum Name.png 


其實很想仔細地把譜貼上來,
並直接在上面註記人人看得懂的彈奏內容和節奏/並附上音色。
然後再做幾組不同段落的演奏方式。
但實在是很挫被告…(os:人紅是非多,怕怕ing)

有的時候表達的太明確,講得太清楚不是件好事。
至少這是我在音樂圈十年的心得。
只好在私下上課的時候講個仔細。
若在網路上有不夠完整處,請大家見諒。


副歌我就先不寫落落長。怕大家看了也頭暈。

總括來說,當這首曲子首發給Queen唱的時候(JAY版未發)
我就認為在最後一次副歌前一定要Transpose+1(升高半音)
果然後來JAY的版本的確做了這個動作。

我特別喜歡在上課的時候,在曲子上做一些設計,
不管是編曲概念上,彈奏的節奏上,空拍或者不是空拍都要補插音,
有旋律不是空拍時地補法?空拍沒有旋律時的補法?
或者,Drum in進場的最佳時刻,怎麼進法?

與其說我喜歡在上課這麼和學生討論這些內容,
不如說,這些內容都是各位需要理解並嘗試去試做的。

不一樣的做法,不一樣的感受。
我希望學生都能在這些不一樣的做法中學習編曲的概念,
然則這些編曲或彈法的改變,也會為一個作品做出不一樣的氣質和氣勢。


總結來說,

一樣要彈聽見下雨的聲音,
初學者建議彈JAY的版本,中級以上可以嘗試Queen的版本。

編曲的設計,
可以確定Queen的版本小地方的細膩度比較多、難度也比較高。
間奏也寫了一小段調性的轉出、又在轉入的色彩改變。
JAY的版本則是在最後一次的副歌做Transpose+1的動作,
讓整個情緒在最後做最後的爆發。

--
親愛的朋友 這是關於音樂領域的粉絲團
重點在講伴奏琴 和一些古典、流行音樂的資訊
期待您多多按讚關注和分享 鼓勵一下:)
謝謝您的支持~\^o^/